新时代
群策群力整合德商资源
湘哥传奇——记湖南伊湘服饰、湖南金三湘酒业公司董事长罗富国

时间:2023-07-08 09:34:34

来源:常德市企业联合会

作者:戴坤利

罗富国身为湖南伊湘服饰、湖南金三湘酒业公司的董事长,公司里鲜有人喊他罗董什么的,大都叫他“湘哥”,包括他的妻子,他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唐琳也是湘哥前、湘哥后的。罗富国乐于享受这份亲切,一脸的笑,出门捡了宝似的。

罗富国的两家企业规模不大不小,2022年两家企业合起来总产值5000万元左右。服饰和酒业也不是什么高新产业 ,既不占规模资本的优势,也不得高新技术的先机,在三年的艰难的疫情时期,理论上最早倒下的应该就是这类企业。可是,罗富国的两家企业不仅没有倒下去,还稳步发展,双双进入佳境,这是为什么?

罗富国出生在鼎城区牛鼻滩南港大队,今年也是已届花甲之人,初始学历高中肄业,说直白一点也是一个农民出身,他是怎样转型成为了一名企业家?这位“湘哥”有着怎样的传奇?

春江水暖,他是那只先知的鸭,是一只勤劳的鸭,知行合一的鸭。

1978年的一个冬夜,安徽凤阳县的小岗村18位农民在破旧的茅草屋内,签下了这样一份契约:“我们分田到户,每户户主签字盖章,如以后能干,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,不在(再)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。”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签上了自己的名字,摁上了自己的手印。中国农村联产承包的改革由此拉开了大幕。

在大致相同的时段,湖南常德牛鼻滩南港的农民也在商量一件事:把湖田承包出去。所谓湖田是地势低,说湖不是湖,说田不是田的甩亩,一年种一季水稻还要望天收。在以粮为纲的大集体时代,把集体的田包出去,这也是一项破天荒的改革。年仅17岁的罗富国当时辍学在家,他站了出来,承包了自己所在的5队和6队的40亩湖田。罗富国有兄弟姐妹6个,他与姐姐在同一中学上高中,他看到家里人多劳少,主动退学了,把机会留给了姐姐。

承包期三年,不管你种什么,上交承包款1000元。现在1000元不算什么,当时可也是一笔巨款。种什么呢?水稻怕水淹,不怕水淹的只有莲藕了,由此,罗富国想到了湘潭特产湘莲,莲子在当时是难得的好东西,有供销部门收购出口。打定主意,说干就干。罗富国签下合同的第二天就前往湘潭学技术,引种。其他几个生产队的承包户也跟着他一起种湘莲。

第一年承包下来,还是因为经验不够,罗富国算算账还有一点亏损,但他知道亏在哪里,他相信第二年就会补起来。三年到期算总账,虽然没有发大财,但是自己的工钱还是赚回来了。

其实,罗富国赚的远不是他的那点工钱,更重要的是赚了经验,涨了见识。三年之后,家庭联产承包已普遍施行起来,小商小贩的自由市场开始活跃。春江水暖,他是那只先知的鸭,并且是一只勤劳的鸭,知行合一的鸭。先知重要,先行更重要。他姐姐所在地河洑有15亩田外包,他毫不犹豫包了下来,三年的实践经验是他最大的资本。

种湘莲不同于种水稻,所花的劳动没有这么多,他还有时间做其他的事。在这期间,他给乡下的小商店送卫生纸、农药、酒等商品。先赊给他们,卖完了去收钱。有的商家一时没有钱给他,想用国库券抵,他也收了。没想到国库券兑现时还小赚了一笔。小商小贩,小打小闹,罗富国也算是捞取了第一桶金,在当时为数不多的万元户里有他的一席。

岸上学不会游泳,嘴里长不出庄稼。商海沉浮,最忌坐而论道。

1983年,罗富国到德山酒业做临时工,1984年就正式聘为农民合同工。他从翻沙工干起,然后到蒸馏、维修岗位都干过。也许是他曾经小商小贩历练出来的能力被上司发现了,1990年,他被调到销售部门。企业进入市场,销售的地位就陡然提升,销售成了学问——营销学。从事销售那是对一个人能力的综合考验。销售还得有师傅口传心授,公司给罗富国也指定了一个师傅。

上班第一天,公司要罗富国送一车货到益阳糖酒公司,可是,师傅有事不能一同前往,罗富国只得单兵作战了。下午,罗富国随车把一车货送到了益阳。接待罗富国的是副经理,经理接待孔府家酒的客人去了。吃晚饭的时候,经理觉得不能得罪最近的客人,到罗富国这一桌来敬酒。经理端起一大杯酒,足有三四两,一饮而尽,然后望着罗富国。罗富国望着自己杯子里的酒犹豫了,他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多酒,不知喝下去会发生什么情况?见罗富国犹豫,经理又发话了:“喝了这杯酒,你就带现款回家。”

这诱惑不小,现金为王,能把现金带回家,自己第一次行动无疑是成功的。罗富国端起杯子,定定神,运运气,一饮而尽。还好,虽然有点醉,但还能站得住,头脑也还清醒。经理也说话算话,饭后交待财务把一车货5万多元的现金交到了罗富国的手上。

这件事对罗富国启发很大,岸上学不会游泳,嘴里长不出庄稼,商海沉浮,最忌坐而论道。学销售只能在销售中学习,在实践中灵机应变。罗富国在销售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了自己的理论,他认为做销售要算好三笔账:第一笔是公司的账,公司的利益是要保证的;第二笔是客户的账,客户要你的产品你得给他充分的理由;第三是个人的账,个人可以让点利,但也不能白打工。营销,话一千道一万,最终还是利益的分配。把握了这个基本原则,其他就可以自由发挥了。

益阳、湘潭地区是罗富国的责任区,为了深耕市场,罗富国不仅下沉到各个县,还下沉到乡镇。益阳的安化县是一个山区县,当时的路况不好,翻山越岭,崎岖难行。罗富国自掏腰包,每天花300元租来一辆桑塔纳,把所有的乡镇跑了一个遍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1993年,德山酒业在益阳的销售突破1000万元,成为域外地区的唯一。

长期在外跑市场,有时还要赶时间,难免旅途风险。1998年从桃江赶往益阳的途中还发生了车祸,造成重伤。母亲重病去世,也未能床前尽孝,至今说起,罗富国都声音哽咽。事业上的业绩有目共睹,罗富国从销售员到经理,最后做到了销售总监。

潮头勇立,首要是稳,是生存。要稳,就要找准平衡点,找到自己的利益空间。

改革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,市场的要素越来越得到充分的发挥。2002年,德山酒业改制,上市公司洞庭水殖收购了德山酒业。原有的职工、骨干有部分留下来了,也有部分离开了。罗富国是留下来的,但是,干了一年之后他也选择了离开。原来的几个技术骨干,要罗富国举旗,一起创业。他们有技术,罗富国懂市场,可谓是强强联合。

罗富国动心了,也犹豫了。离开德山酒业,去再找一家做销售,应该是没有问题的。可是,这样做事业的天花板就看得清清楚楚了。人生难得几回搏,正是干事的年纪,谁不想搏一搏呢?但另起炉灶,创建一家新的公司其难度与纯做销售不在一个等量级。权衡再三,罗富国还是接受了朋友的建议,决定自己为主干。2003年,罗富国和他的几个朋友成立了湖南金三湘酒业公司。虽然他知道白酒市场的竞争惨烈,他们还是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行业。

租厂房,进设备,招兵买马,一切熟门熟路,进展顺利。但在制订自己的营销策略上很花了一翻功夫。酒的品质要好,这是根本。他们在四川选择了一家酒厂,投资合作,作为自己的生产基地。但是,好酒也怕巷子深,现如今不是只要酒好就能卖得好的。没有知晓率,没有美誉度,再好的酒也会无人问津。知晓率、美誉度哪里来?除了大量投入广告宣传也没有其他好办法。大量的投入广告,能不能立竿见影收回成本,获得效益还是未知,风险太大。

勇立潮头,创业首要要稳,要生存。要稳,就要找准平衡点,找到自己的利润空间。反复调研之后,罗富国确定的营销战略是:要让普通百姓喝得起好酒。酒要好,价格又不能太贵。罗富国很谨慎地投入广告,主要利用自己原来营销网络和人脉来推广他的金三湘酒。几年下来,他的金三湘酒年销售额也达到了5000万元。

疫情三年,对于罗富国的金三湘酒业这类规模的传统产业企业是一场大考,能活下来的都是奇迹。罗富国几乎把所有的非生产性成本都压减掉了,凭着稳定的质量和诚信的服务,以及低位的价格,他走出了一条私人订制的新路子,仅此一项年销售也上了千万元。企业不仅没有在疫情期间倒闭破产,而且还活得越来越有生气。

2014年,是罗富国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一年。罗富国与唐琳结婚,唐琳的陪嫁是一家企业。唐琳大学的专业是服装设计,与罗富国结婚前自己经营着一家服装企业,结婚后她把企业的经营也交给了罗富国,自己只负责服装的设计和生产。罗富国这一下就成了伊湘服饰和金三湘酒业两家公司的董事长。罗富国一手经营酒业,一手经营服装,两个互不相关的产业他也玩得心应手。

伊湘服饰主打经营的是校服,看似简单的校服,关系着国家的未来,其质量标准比成年人的服装还要高,还要严。如何经营校服?教育是美的教育,也是爱的教育,校服应该是美的使者,也应该是爱的使者。罗富国把美和爱心融入了服装的经营之中,首先在材质上高标准严要求,对照国标一点也不马虎。在设计上要美,要唤醒学生美的意识。在销售过程中,遇到班上有特别困难的同学,罗富国总是伸出援手免其费用。由此,罗富国联想到贫困山区孩子可能困难更大,于是,他每年定期在贫困学校捐赠校服50万元左右,十年来年年如此。十年磨一剑,十年功夫伊湘服饰的年产值已达4000万元,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已跃居全省同行业前三。

风雨同舟,同心为要。要同心,不是口号喊得来的,而是要建立在共同的利益之上。

罗富国作为企业家,他知道自己的底子不厚,市里组织的几次企业总裁培训班他都积极参加,也学了不少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。但他在管理自己的企业时,从不被那些新名词所束缚,而是从自己的企业实际出发,适合自已的就用,不适合的则暂时放在一边。他说,企业老板与员工是在同一条船舶上,真正是风雨同舟。风雨同舟,同心为要。要同心,不是口号喊得来的,而是要建立在共同的利益之上。

在公司里,员工们称罗富国为“湘哥”,罗富国称员工为“伙伴”。他认为他只是为主搭建了一个平台,所有的员工都是来合作的伙伴,一起共同创造价值。员工来公司干什么?有多少薪酬?年终有多少奖金?公司的制度写得明明白白,有的还挂在墙上,每个人心里都有底,责权利是对等的。二十年来,罗富国的公司没有拖欠过员工一分钱的工资,并且,工资水准还略高于常德的平均水平。罗富国说:“钱是他们赚的,我只提供了平台,该他们得的一分不能少。”

2019年底,鼎城石门桥一李姓员工在公司试用了一段时间后准备离开公司。这名员工在沿海干过,因为种种原因准备留在家乡做事。罗富国觉得这个“伙伴”似乎有潜力,就以“湘哥”的身份与他谈话。罗富国问他:“是不是还想去沿海?”对方说“不是”。罗富国问:“离开后准备干什么?”对方说“还没准备好。”经过一番深入的谈话,罗富国弄清楚了其中的原因,家里负担比较重,公司每月6000元的底薪不够用。罗富国问他:“一年要多少钱才能满足家庭所需?”对方回答“每月一万元左右。”罗富国最后许诺:“按我的要求再做一年试试,年底结账确保有10万元收入,少了我个人给你补齐。”

这名员工留下来了,并且工作也很努力,年底根据他的业绩结算,除了每月6000元的月薪,还得到年终奖10万元;董事长特别奖10万元;还有一台车一年的使用权。年终总结大会,公司把他的父母、妻子都接来了,母亲夸赞自己的儿子说:“我早就说过,我的儿子是潜力股。”

罗富国公司有十二大福利,白字黑字挂在墙上,其中有两项有点特别:一是优秀员工父母孝心奖,每年6000元;红娘奖,给公司推荐一个员工,被公司录用后,奖励推荐者620元。

去年,湘哥年届60,但他一点也没有觉得自己老,在全体员工大会上,他还许了很多愿,说了自己的梦想。他对自己的企业越来越有信心,与之前不同的是,他的信心不仅是建立在自己一个人的身上,而是对他这个团队有信心。他相信:“奋斗者,正青春。”